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职教信息 >> 正文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如何实现突围

    发布日期:2023-11-15 09:02:16 作者:  编辑:管理员    点击:

    作者:余娟 吴又存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亟须“拧成一股绳”,树立系统思维,打破学段区隔,做好统筹和衔接工作。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题研修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体化建设工作面临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评价差异较大。目前,部分小学缺少思政课专职教师,思政课考核通常采取考查或不考试形式,教师积极性、课堂效率有待提高,育人效果不够理想。中学思政课的评价定位在教学质量的优劣,主要体现在中考、高考分数上。高校思政课的评价则注重学生的上课满意度、课堂抬头率及教师在政治引导、著书立说、承担课题、发表论文等方面的表现。不同的评价指标作为指挥棒,将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工作重点引导向不同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体化建设的推进。


    教学内容简单重复。教材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学的基本遵循。客观而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识简单重复的问题,高学段容易出现教学上的“炒冷饭”现象,消减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学生探究思政学科的热情,不利于思政教育体系的完整构建。


    教研活动各自为战。目前,部分地区和学校尚未建立起跨学段的思政课教研衔接机制,不同学段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各自为战”,难以获取其他学段的教学资源和备课信息,缺乏对其他学段学情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了解,因此无法实现各学段在思政课教学上的“前挂后连”。


    实践基地缺乏互通。“大思政课”建设理念要求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博物馆、红色革命场馆、历史建筑等实践基地参观访问、生产劳动、研学旅行等。大学一般拥有得天独厚的教学实践资源,而中小学多数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实践基地。目前,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不对中小学开放,“围墙”尚未真正打破。


    在上述发展瓶颈下,一体化建设如何实现突围?笔者建议如下:


    评价机制一体化。大中小学学段不同,但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目标上高度一致,都要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目标的高度一致决定了大中小学思政课在评价机制上有条件且应该实现一体化。应改革评价方式,求大同存小异,注重过程考核和教学效果考核,建立健全科学全面准确的考核评价体系,打破以考试和分数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功利化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素养提升为核心,打通一体化建设通道。


    内容教学一体化。内容教学一体化,不仅要求思政课教材内容实现大中小各学段的有效衔接,也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有机衔接。从学段要求看,小学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重在增强使命担当。教师授课时须“瞻前顾后”,站在一体化建设角度考虑自己的教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跑线”,才能更好地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例如,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小学课堂引导学生比较家中祖孙三代的衣食住行,让学生感知“小家”与“大国”之间的关系,萌生“我爱我的祖国”的初步认知和情感;初中课堂让学生现场回答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的“爱国三问”,通过学唱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初步认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高中课堂让学生感受近代以来我们国家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报国志向;大学课堂启发学生多维探析树立爱国主义情感的深层原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逐渐递进的课程设计,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自身的特点,把握课程教学的层次性和阶梯性,能真正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教研活动一体化。要打破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各管一段”的现状,打通学段阻隔,扩大思政研学的“朋友圈”,实现教研活动一体化。构建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共同体或教研联盟,搭建跨学段、常态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体备课机制,让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相互观课评课,探索共研共享模式,通过联合教研了解其他学段在讲什么,在交流碰撞中逐渐形成一套各学段普遍认可、具有可操作性的一体化教学范式。


    实践基地一体化。大学应增强共建共享意识,定期向中小学免费开放校史馆、图书馆、科技展馆、实验室等实践基地,让中小学与大学融会贯通,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同时,具有鲜明特色或光荣传统的中小学也可将自己的校园特殊建筑群、纪念馆等作为大学生的实践基地,让大学生从象牙塔走进社会生活,使思政教育更接地气、更有人文温度,帮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我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了解世界发展大势,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作者余娟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吴又存系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教育报》2023年11月14日第9版 版名:大思政


    作者:余娟 吴又存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山东省学校安全问题"随手拍"
版权所有@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地址:山东省单县开发区学院中路|招生办公室:0530-4682038,4682198 |党委办公室:0530-4682009,4682004|鲁ICP备12013444号

鲁公网安备 37172202371979号